近年来,随着全域无垃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持续推进,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受群众环保意识不强,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影响,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纵深开展进展缓慢。一是村组垃圾临时性堆放点数量少,满足不了群众堆放需求,改变群众乱堆乱扔行为难度仍然较大。二是原来习惯性在偏僻沟渠随意处理垃圾的方式明显不适宜环境综合治理要求,乡镇面临垃圾无处可倒的窘境,只能采取就地解决的办法进行掩埋和焚烧,缺乏有效解决的措施,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入“垃圾污染-治理-垃圾污染”的往复循环中。
建议:一要加大村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在每个自然村建设垃圾收集池(房),方便群众自主处理生产生活垃圾。二要组织专业部门论证,根据实际情况,在人口相对集中一个或相邻的几个村规划建设标准化垃圾填埋场,在条件许可的乡镇规划建设垃圾集中处理厂。
(县政协农业与环境资源委员会供稿)
|